博客年龄:16年7个月
访问:?
文章:277篇

个人描述

王君礼,男,1972年生于甘肃皋兰,教师。爱好文字,喜欢书法,都无多少长进,前半生如此,后半生也不想改变,随他去。自费出版诗文集《芬芳的河流》,写成校本教材《大风中的芦苇-------中国当代诗歌赏读》等。

论衰老

分类:散文随笔
2015-10-21 22:43 阅读(?)评论(0)

 

 

同事老母82岁,神志不清,平时已经离不开人了,同事还要上班,家离单位虽然近,但还是不能很好伺候。有一天下午回去,就发现老母跌倒在冰冷的地上,面色苍白,那种心痛很难用语言描绘的。

一般说来,西方人好像对“老之将至”似乎更超脱些。英国哲学家罗素就说,子女长大成人之后,要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生活,老人不应该太依恋。他的外祖母就是榜样:一辈子生了十个孩子,活了九个,还有一个夭折,一辈子多次流产,可是在守寡之后,祖母马上致力于妇女的高等教育事业。当80岁开始感到难于入睡的时候,就经常在午夜至凌晨三时阅读科普方面的书籍,根本没有时间留意衰老。罗素认为,对事物保持广泛又浓烈兴趣,就是保持年轻的最佳方法。

可是,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呢?我想,那祖母的日子也肯定是很艰难的。她会觉得还是子女能照顾更好些。

今天从网上看到一个西方摄影家的一组照片,摄影家和父母亲不住在一起,每到周末回去。他十分留意离家时父母送别的情景,就特意留下了这些照片。有时,两位老人送出家门,有时他们脸贴着窗户,眼神饱含依恋,有一张是母亲一人站在台阶上,远远望着,使人潸然泪下。原来以为西人的超脱,竟荡然无存。

无独有偶,我的朋友曾经说过一个全家照的故事。一对乡村老夫妻,过年的时候,正好碰到一个记者,就请记者帮忙拍一张全家福。他们有三个孩子,还有好几个孙子,照片上除了两位老人就是一排空凳子,老人说,儿孙都在很远的外地,就这样照一张吧。

看来,仅仅是老伴健在,还是很寂寞的。人老了,对于亲情的眷恋,中西方概莫能外。

当然老伴健在,还可以相互照顾,若是有一个先走一步呢?

也是在前两天,网上说日本下大雪,等到人们赶到一个村子的时候,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已经冻死在家里了,因为儿女都没在身边。

老之将至,这是很现残酷的现实。

我自己四十刚过,对于自己的老年,有时也不得不去想想。

我只希望自己老了,最好孩子能够在自己身边,这是一个侄女远嫁外省之后我的体会。

侄女由兰州远嫁山西某县,两地相距千里。每次也只是过年回来,看看我的堂哥——她的父母,最多两三天又走了。我觉得辛苦拉扯二十多年,就跟没有生养一样,自己真是接受不了。家附近的几个侄女,家族里大小的事情则回来相聚,说说笑笑,养子女不就图个亲情味吗?等到人没了,回来哭个泪人,再怎么厚葬,有多大意思?

相比较,我们的上辈人还算稍微好些的,儿女多,赡养和照顾还能照应。像2010年,我爸动手术住院的日子里,周围是我们亲房兄弟五六个,帮着翻身,伺候,我的表兄弟姐妹不时也来。可是到我们老了,很多都是独生子女,他们有自己的生活,如果不在附近,头疼脑热,住院之类,谁照顾呢?看来,受罪是免不了的。

我建议,有儿子的,上班最好就在附近。女儿呢,也不要远嫁,本市最好。

就在本市,也往往是很难照顾的。我有个同学,是单位一把手,权利也大,老爸病重住院,可是他要负责拆迁、招标,听说大项目一个个等着去拍板,就很难去侍候老人了,只好雇了一个陌生人去,夜里十点多了,他才能抽空去陪昏睡的老爸一两个小时。没法子,“忠孝不能两全”,此之谓也。

更惨的,看到媒体报道的失独老人,无依无靠,特别在过年过节,那鞭炮声就分为揪心……

老之将至,的确是个沉重的话题。

你准备好了吗?

 2014年12月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5-10-21 23:13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